
黏液腺囊肿
编辑整理:淮安市口腔医院发布时间:2024-05-09 09:45浏览次数:
病因
黏液腺囊肿为口腔黏膜下小睡液腺因导管口阻塞、分泌物潴留或睡液外渗而形成的囊肿。所以大部分的囊肿形成由外伤形成,常见因素咬下唇、咬铅笔等因素。
临床表现
1.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,也可见于上唇、腭部、颊及口底。
2.囊肿易被咬伤而破裂,流出透明无色液体,囊肿消失。破裂处愈合后,又被黏液充满,再次形成囊肿。
3.囊肿位于黏膜下,呈半透明、浅蓝色小疱,黄豆至樱桃大小,质地软面有弹性,边界清楚。
4.反复破损后,囊肿透明度减低,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。
治疗方案
1.手术治疗(首选):囊肿与黏膜无粘连者,局麻下纵向切开黏膜,囊膜外面纯性分离囊壁,取出囊肿。周围腺组织尽量减少损伤,和囊肿相连的腺体与囊脚一并切除,以防复发。多次复发、下唇瘢痕与囊肿粘连者,在囊肿两侧做梭形切口,将瘢痕,囊肿及其邻近组织一并切除,直接缝合创口。
3.保守治疗(不建议):不愿手术者,可在抽尽囊液后,根据囊腔大小,向囊腔内注人2%碘酊0.2-0.5ml,停留2-3分钟后,再将碘酊抽出,使囊肿纤维化。
注意事项
1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,避免口腔粘膜受到不必要的创伤;
2、纠正小朋友咬铅笔、咬下唇、咬舌等不良习惯;
3、及时就医,严禁自行挑破囊肿。
黏液腺囊肿为口腔黏膜下小睡液腺因导管口阻塞、分泌物潴留或睡液外渗而形成的囊肿。所以大部分的囊肿形成由外伤形成,常见因素咬下唇、咬铅笔等因素。
临床表现
1.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,也可见于上唇、腭部、颊及口底。
2.囊肿易被咬伤而破裂,流出透明无色液体,囊肿消失。破裂处愈合后,又被黏液充满,再次形成囊肿。
3.囊肿位于黏膜下,呈半透明、浅蓝色小疱,黄豆至樱桃大小,质地软面有弹性,边界清楚。
4.反复破损后,囊肿透明度减低,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。
治疗方案
1.手术治疗(首选):囊肿与黏膜无粘连者,局麻下纵向切开黏膜,囊膜外面纯性分离囊壁,取出囊肿。周围腺组织尽量减少损伤,和囊肿相连的腺体与囊脚一并切除,以防复发。多次复发、下唇瘢痕与囊肿粘连者,在囊肿两侧做梭形切口,将瘢痕,囊肿及其邻近组织一并切除,直接缝合创口。
3.保守治疗(不建议):不愿手术者,可在抽尽囊液后,根据囊腔大小,向囊腔内注人2%碘酊0.2-0.5ml,停留2-3分钟后,再将碘酊抽出,使囊肿纤维化。
注意事项
1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,避免口腔粘膜受到不必要的创伤;
2、纠正小朋友咬铅笔、咬下唇、咬舌等不良习惯;
3、及时就医,严禁自行挑破囊肿。
